立即注册 登录
返回首页 CMC_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_国际注册管理师

dengwenmin管理专栏
https://www.cmc.cn/cmc-99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2019-07-09

2247 次阅读2019-7-9 17:22

一、   模型设计思路介绍

 “以岗位胜任素质模型为基础的员工培训体系”,就是企业战略执行的基本单元——岗位入手,通过岗位调查和岗位分析明确岗位执行任务的基础上,运用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的理论和最新实践应用研究成果,建立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同时,依据培训管理理论,以员工培训“四性”(针对性、系统性、有效性和操作性)原则为参照,以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确定岗位胜任资格标准为依据,建设以岗位胜任素质为基础、以提升员工的岗位胜任素质为目标的培训管理体系,从系统上解决培训管理的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培训的质量,达成“提升员工岗位胜任力”、提升员工的执行力的最终效果。整个体系架构如下图所示,其系统构成及功能描述如下。

1、基础体系——岗位与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岗位,具体内容包括:岗位设置、岗位说明书。企业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岗位设置,并通过规范的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在组织中的角色定位、关键职责和绩效输出等,为更加清晰地界定员工培训的对象和目的提供直接的参照。

岗位胜任素质模型,是从岗位绩效优秀员工身上提炼出来的一套完整的胜任岗位必备的素质、能力与技能的组合,以及各项素质对应的行为表现标准,它在明确岗位角色的基础上,通过模型明确岗位必备的素质、能力和技能,借助企业内部的岗位胜任素质辞典,进一步明确岗位胜任素质的行为标准。岗位胜任素质模型有利于企业及管理者更科学、直观地测量任职员工的“胜任程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企业可以依据员工素质测评结果简单地识别并确定具体的培训需求,有效地解决目前企业培训“目的性”不强、“针对性”不足等问题。

2、基于岗位胜任素质测评结果的培训需求识别体系

基于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建立员工胜任素质测评体系,并依据素质测评结果确定针对性的培训需求。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确定的素质和各项素质的行为标准,使员工素质评价有了更直观的参照,测评工作因此也变得简单、直接,员工直接上级、下属、同级同事平时皆可通过行为观察等方法对实施员工的素质测评,综合应用360度反馈等测评手段,使测评结果的客观性将得到很大的改善。依据岗位胜任素质测评结果,寻找员工的素质(行为)差距,识别并确定针对性的员工培训需求。

3、基于岗位胜任素质的培训课程体系与师资管理体系

依据整个企业岗位胜任素质模型,依据岗位类别、素质类别、素质行为标准等级,建立针对性的分类、分级课程体系的三维课程体系。最后依据胜任素质的行为标准开发课程的大纲和课程标准,极大地方便了课程采购和师资匹配。

另外,企业依据素质的分类结果和三维课程体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培训师管理体系,如:基础专业素质培训重点选择内部讲师,必须建立相应的内部讲师库;而对于高端管理类、能力素质拓展类的培训可以选择外部讲师,建立丰富的外部讲师库,最后根据讲师上课质量动态管理和更新讲师库。

4、基于岗位胜任素质和员工素质测评的培训效果四级评估体系

有了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及素质行为标准,有了员工胜任素质测评体系,使培训效果评估升级成果了可能,基于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效果四级评估体系,具体实施如下:

反应评估是第一级评估,即是在课程刚结束时,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或满意程度。这个层面的评估易于进行,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评估方式

学习评估是第二级评估,着眼于对学习效果的度量,即评估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或行为方式方面的收获。这个层面的评估往往在培后进行,素质和课程大纲规定的知识点进行测试。

行为评估是第三级评估,主要评估学员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的改变。主要在训后的一段时间内由受训员工的直接上级运用素质测评工具(行为观察、360度反馈等)对受训员工的行为改变状况进行评估。

结果评估是第四级评估,主要评估学员训前训后的业绩差异,用来判断培训成本的转化情况,由受训员工的直接上级来评估。

5、基于素质模型的员工培训管理制度建设与培训管理信息化体系

基于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及上述培训子系统,按照现代企业培训管理理论和企业对培训工作的实际要求,建立从培训规划、培训计划与预算、培训执行、效果评估及体系持续改进等关键执行工作的流程、表单和制度规范,形成基于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的科学规范的培训管理体系。鉴于本体系的系统性和规范性,还建议企业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建设企业培训管理信息化体系。


雷人

点赞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地区群导航:
中国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广东  广西  福建  海南  河南  河北  山东  山西  浙江  安徽  江苏  江西  湖北  湖南  云南  贵州  四川  甘肃  陕西  宁夏  吉林  黑龙江  辽宁  内蒙  新疆  青海  西藏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