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573|回复: 0

医疗会成为下一个“房地产”吗?_CMC

[复制链接]

0

回帖

3

日志

18

积分

CMC-3 国际师

积分
18
听众
0
收听
0
最后登录
2023-12-21
发表于 2023-12-21 19: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截至2023年7月,我国已确立五批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16.11亿、1000张床位的投资建设规模为均值,则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投资将超过1250亿,床位超过12万张。
2021年,全国范围近20个地区102家三甲医院开启分院建设,新增床位12.8万张,投资金额高达1800亿元。
截至2023年1月,国内已至少设置了14个国家医学中心,涉及20多家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的新投再投数额也不会小,估计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投资也超千亿。
还要包括地方在医疗领域的投资。最近,各地发改委也开始披露本地医疗机构的投资建设项目,投资数额也都不会少。
总体来看,医疗领域的投资达万亿甚至数万亿的规模应该没问题。
这样巨大规模的投资,有一个问题是一定要问的:医疗会成为下一个“房地产”吗?
1.房地产之于中国经济的意义。
房地产之于中国经济,并不仅以其所拥有的规模显示,2022年,国内房地产产值占GDP的比重仅为7.4%。其对中国经济还存在两大效应,一个是投资拉动效应。据测算,一元房地产投资可拉动2.86元的其他相关行业投资。即房地产的投资拉动系数是2.86。另一个是基于此拉动效应上的的“换挡效应”。经济热度高时,除了收缩货币,就是调控压紧房地产。经济热度低时,不仅要加大货币流通量,还会出台政策,加快房地产地、建、销、贷各项循环。现时是急需这一效应发挥作用。就像汽车一样,油门、刹车可能形容货币更形象,挡把或者变速器就是房地产。
当然,房地产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自然离不开货币、金融。基于货币、金融的房地产,它对经济的变速或可调速来源于两个,一个是货币的蓄积池,一个财富效应带来的投资和消费。货币蓄积池的作用,对无锚货币来说,其实相当于上了保险。依据过往货币理论,超发货币会带来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危害,不仅是搜刮普通人的财富,更危险的是消减政府的信用。通胀率越高,政府的信用或者威信越低,社会动荡的可能性越大。这是通胀可怕之处。阿根廷现在放弃自主货币,其实是在解套,是在挽回政府在民众心目中已经开始失却的威信。对于无锚货币来说,政府潜在的发钞动机没有什么可以遏制。因此,存在一个海量的货币蓄积池,容留超发货币,不仅有利于经济的稳定,也更有利于政府。国内,在政策、期望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房地产成了单边看涨期货。这点,在理智的人眼里,已经是将风险预埋。而且是随着价格愈高,风险也就愈高。但不可否认,在鼓点未停时,房地产仍是“玫瑰过手,留有余香”。这种单边看涨期货,金融杠杆会放大财富效应。而财富效应带来的是人们更大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因此,房地产不仅成了货币或者超发货币的蓄积池,也成了经济的加速器。而一旦对其进行调控,缩减货币流量或增加交易成本,在不改变未来整体预期下,消减人们的投资和消费欲望,让经济降温。
这是房地产之于中国经济如此重要的原因。
但,经过这么多年的飞速或过速发展,再大的蓄积池,也有盛满的时候。毋庸置疑的是,现时房地产的调速能力已经钝化。
中国经济的确需要另一个“房地产”,另一个变速器。
2.医疗会是下一个“房地产”吗?
先来比较一下医疗和房地产的异同。
先从需求端谈起。两者在需求上都属于基本需求。实实在在地说,根本不存在刚性需求。只有受迫性消费(也可称为强制性消费)。一种强制是软强制,如福柯所言的规训,即文化符号等带给人的压迫感。房地产领域所谓的刚性消费(实质是软强制消费)多属于这一类,周围人都在买房,你还没动静,感觉连说话可能都说不到一起去。还有一种是硬强制,比如今年初开始的门诊统筹。到现在,大多数人,尤其是老年人的个人账户基本清空。谁得利已是一目了然。基本需求之上,还有改善性需求。房地产和医疗都有这样的需求。在消费能力允许的前提下,更好更舒适,自然而然。只是医疗的改善性需求被系统性地压制了。公立高等级医院是改善性需求的主要供给方(民营医院在资金、人员以及技术上根本不是对手),但10%的占比,将高净值高财富人员的需求推向国际市场,其他的则是被压制。为什么?那些不断在建的高等级医院的服务对象究竟是谁?哪里来的需求可以支撑这样的投资?靠前述的受迫性(强制性)消费吗?高端医疗问题不解决,国民福利白白地让渡给了国外或灭失在拥挤不堪的就医人流中,中国医疗想要以当下这种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定会面临需求不足或民怨不止的两难困境。
再谈供给。房地产和医疗虽都属基本需求,但房地产本身对产品的门槛没有非常具体且严格的要求。因此,从最为简单的普通商品房到豪华的临江大平层、花园别墅,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收入消费阶层。医疗相比供给就单一了许多。到这里,有必要对“公益”这一概念进行一下明确或修正。在供给能力不足的阶段,功利性的诸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可以是公益性的一种表达。但即便这样,也需要重视和避免在个人利益诉求无法充分表达的情况下出现的少数人利益全占这样的情况。比方说,是吃米还是吃面,超过50%的吃面,那么这一阶段的结果,是大家都吃面。然后是吃机制面还是手擀面,超过50%的吃手擀面,此时大约是25%左右的人决定了大家都吃手擀面。然后是吃汤面还是吃炸酱,依次这样,最后就会出现少数人的偏好代表了全部人群的偏好。这里出现偏差的根本原因,就是供给或资源能力并不足以满足全部人群偏好的多样化。当然,人群多种偏好的无障碍表达既是难点,也是克服这种偏差的着力点。但不幸的是,难点太难基本无力施为。门诊统筹就是这种偏差的一个典型例证。随着供给能力尤其科技创新带来的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满足差异化需求就应该是公益的一种更为妥帖的表达。也就是说,构建满足不同消费能力的医疗服务供给,才是真正的公益性医疗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就是国家托底,即对收入或消费能力欠佳的人群的一种政策福利。而这当然不是排挤高端医疗或不能满足差异化就医需求的合理理由。基于更加完善的公益性概念,国内医疗高质量发展,就是多层次发力,实现多样式价值。基本医疗追求质量、性价比,对应连续性创新。高端医疗追求更舒适,疗效更加出色,对应原初性创新。也只有高端医疗的存在,国内医疗创新才真正拥有投资与回报的温床,才能真正得到快速发展。
然后是金融支持。房地产在地、建、销各个环节都有金融或资金支持,所以,它能成为需求蓄积池、资金蓄积池。当然,超越经济发展的过度金融杠杆,也使得其蓄积能力不断降低。它需要一段时间休整,等等经济追赶,赶上房地产金融的超前发展。医疗有金融手段支持吗?有,医院的借贷发展是一种,保险也是一种。资金借贷更多的是解决供给端,医疗保险解决的是需求端。当下,可能更为重要的是需求端的金融支持,让就医需求能够跟得上供给端的快速膨胀。也只有供需匹配,才能高质量发展。因此,医疗保险该如何发展或医疗如何金融化,不仅关涉医疗能否成为下一个“房地产”,更为重要的是能否助力医疗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就医疗保险来言,国内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正在构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个,第一个,商业保险为什么无法发展壮大?第二个,也是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基本医疗保险或社保为什么不闭合,即个人支付封顶?第二个问题不解决,第一个问题根本解决不了。让医生或医疗机构可以在两种不同性质的保险间寻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社保不好说,商保肯定不乐意了。如果医院或医生跟商保合谋占社保便宜,就免不了掉入欺诈骗保的陷进里。如果合起伙来欺负患者,就会再次共同面对需求不足(退保、回避就医)或民怨不止(强制性消费)的两难困境。因此,社保闭合是必须的,也是国际惯例。来看看英美日德是如何做到社保闭合的吧。
  
国名
  
社会医保闭合的做法
概括
英国
NHS所属的医疗机构给相应人群提供近乎免费的医疗服务,类似于国内的基本医疗服务。而需要特需医疗服务,或者高端医疗服务的,则由私立医疗机构提供。
英国通过医疗机构提供不同的医疗服务实现社保的闭合(个人支付封顶)。
美国
除了依据年龄、收入、生理健全条件而设立的MEDICARE、MEDICAID等由政府负担的社会医疗保险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外,大量的中间阶层、普通人群由商业医疗保险提供医疗服务,而商业医疗保险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内容边界也很清晰,给予了不同支付能力的人以更加明确的选择空间。正是因为美国医疗保险在承保人群、承保内容上予以了清晰界定和划分,即各个不同医疗保险主体相互之间是闭合的。不存在获得了社会保险的人群还要去参保商业保险,属于MEDICARE的有购买能力的可以在本保险框架内购买更贴合自身需求的保险内容,不会跨入商业保险。
美国通过医疗保险自身的闭合管理实现社保的闭合(个人支付封顶)。
日本
国民健康保险是强制性加入的全民保险,只要你加入了这个保险,就不存在看不起病的情况。这个保险的报销比例,大家都是一视同仁,但是缴纳金额却会根据家庭收入的不同而不同。收入低的,只需要缴纳很便宜的金额;收入高的,可能会缴纳一般人保险费的N倍。如果你实在交不起,也可以去政府咨询详谈,一般会给与减免之类的优惠政策。这个保险的基本报销额度是,70岁以下的人,报销70%;70-74岁之间的人,报销80%;75岁以上的人,报销90%。当然,年龄大但是收入高的人会另外核算,最低也会报销70%。一旦你得了大病,或者需要长期住院,这个保险里包含着的高额疗养费制度保证了每个人都不会看不起病等死,或者因病致穷。这个制度,就是根据每个家庭的收入情况,制定了医疗费的缴纳额上限。(本节内容摘自小早川《详解日本医疗制度》,知乎)
  
日本.png
  
解释一下高额疗养费制度的概念。这个制度是对报销70%自费30%的补充,在自费30%的基础上,当你每个月的整体医疗费自费部分超过一个数值后,超过部分全免,或者超出部分仅收1%,有每月上限和每年上限,这个上限额度根据你报税的全年年收入而定。当你超过65岁后,还能参加“前/後期高齢者医療制度”,进一步把每月每年医疗费上限降低。说实话,这的确是真正的“老有所依”,只要你年轻时候努力工作按时交金,老了之后几乎不需要为医疗费发愁。(摘自假装在东京《9500字详细解释日本医保制度的方方面面》,知乎)
日本通过对个人或患者医疗费用支付封顶实现社保的闭合
德国
法定医疗保险的保险费根据德国政府统一规定个人收入比例计算。
  
收入越高,保险费越高。2017年德国政府规定的法定医疗保险费比例为员工收入的14.6%,即每月法定医疗保险费=收入 x 14.6%。保险费由雇主和员工各支付一半。
  
各法定医疗保险公司在收入14.6%的基础上,可收取0~1.4%不等的附加费(zusatzbeitrag)。附加费由个人承担,公司不需支付附加费。这样不同保险公司的法定医疗保险费有所不同。2017年法定医疗保险公司收取的附加费平均约为收入的1%左右。
  
法定医疗保险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当员工按工资比例缴纳保险费后,其配偶和未成年的子女如果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很低,可作为家属免费参加员工的法定医疗保险,不需缴纳保险费。
  
法定医疗保险对于保险费有最高金额限制。2017年月保险费最多不超过4,350欧元的14.6%,即每月医疗保险费不超过700欧元左右。如果每月收入超过4,350欧元,也只需要支付700欧元的医疗保险费(员工个人支付 350欧元,供职的公司支付350欧元)。根据所选择的保险公司,员工可能还需要再支付收入的1%左右作为保险附加费,这种情况下员工每月需自己支付的保险费将超过350欧元。
  
自愿选择参加法定医疗保险者,也同样由工作的公司和员工分担保险费用。自雇人员需按照收入的14.6%全部自己支付保险费。
  
如果收入低于政府规定的保底线(每月400~450欧元左右),则不必缴纳保险费。失业和领养老金者由社会福利机构为其支付保险费。
  
使用法定医疗保险看病时个人分担的费用。
  
参加法定医疗保险后,绝大多数的医疗费用可由保险公司支付。但病人也需要分担少量的费用,主要包括:
  
(1)购买处方药时每种药品需支付5~10欧元;
  
(2)住院治疗时需每天支付10欧元,最多不超过28天;
  
(3)康复治疗每天10欧元;
  
(4)医疗辅助设备 5~10欧元等
  
(5)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需要分担上述费用。失业者和低收入者可以免交一些个人自付医疗费用。
  
法定医疗保险规定个人需要支付的医疗费用的封顶线。
  
通常情况下,如果在一年内支付的医疗费用总和超过家庭总收入的2%,那么在当年的剩余时间,如果再需要就医、买药、住院等,个人就不必再支付费用了。经过批准的某些慢性疾病患者,个人分担费用可减少至不超过家庭收入的1%。
  
[本节内容摘自贝勒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硕士)《德国公共医疗保险介绍》,知乎]
德国通过设置个人医疗支付封顶线实现社保的闭合。
到这,因为个人在社保内支付封顶,让医疗成为下一个“房地产”的可能性就似乎不存在了,因为这限制了金融杠杆的施用,也决定了资金蓄积池或需求蓄积池容量有限。果真如此吗?
3.高端医疗之于中国经济的意义。
如果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社保)在未来也开始施行个人支付封顶,那么,高端医疗的机会在哪?对中国经济的意义又将如何体现?
美国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在其《必然》一书,提出了8种“比免费更好”的原生性特征(也可谓独特价值,笔者注):即时性,个性化,解释性,可靠性,获取权,实体化,可寻性,可赞助。其中六种是可以在高端医疗服务中予以体现的:即时性(高端医疗服务的即时性,需求响应的敏捷性),个性化(定制服务,精准医疗),解释性(诊疗方案的详细解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安慰和心理按摩),可靠性(更高价格下的更好的疗效,对应原初性创新),获取权(顶级专家、顶级设备),实体化(新技术或诊疗方案的预演,不停留在纸或电脑上)。而其余两种:可赞助和可寻性,则是高端医疗进一步引入金融支持的手段。
在社会医保施行个人支付封顶后,高端医疗上述六种独特价值对普通患者还是有吸引力的。但囿于支付能力。此时,金融方式的介入就很有必要。
不过,还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
第一,高端医疗服务产品化,细分化,即可寻性。对于支付能力有限的人群,不太可能通过参与高端医疗保险实现自己整体高端医疗的获取,而只能通过高端医疗提供机构或高端医疗保险机构,将特定的高端医疗服务产品化,细分化,有针对性地获取个人想要的特定的高端医疗服务。普通人群可在各种高端医疗服务诸多细分产品包中,寻找到自己现在或将来可能需要或想要的某个产品包。比如现时已经比较成熟的妇产。
第二,产品金融化,即可赞助。金融化,有两种方式,一个是信用支付,即分期付款。比如妇产,高额的妇产费用,产妇或产妇家庭可以选择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这些费用。这点无疑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另一个是期货,比如每一位成熟男女,无论结婚与否,都可以购买妇产服务包,也可以分期支付,婚后可作为夫妻共同资产进行管理。当然,这也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
第三,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高端医疗服务期货可交易。这点是高端医疗金融化的关键。其实,单就妇产这一条,无论是社保范畴内还是商保范畴内,将其金融化,对解决现在国内生育率下降,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高端医疗服务期货可交易,也有效解决了个人预期时点与实际需求时点、个人预期需求与实际需求之间不匹配的问题。个人通过投资获利,也属正当。这样,高端医疗成为资金、需求的蓄积池,就完全可行。
中国现时每年存在估计近千亿美元的境外就医,以及随着人们经济生活的提高,对就医体验要求也将提升,如何应对这样的就医需求,让国内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更加贴近真正的公益性,高端医疗的存在和发展,不能回避,更不能压制。在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支付封顶)更加完备的前提下,高端医疗服务的金融化,成为中国下一个“房地产”的可能性非常大。毕竟,这是最激发创新的领域,也是人们非常期待得到满足的需求,更是与国内高等级医院的扩展配套,提供潜在需求。
当然,公立医院正儿八经地全程提供高端医疗服务,这点,也就必须突破了。


CMC证书是总部位于英国的CMC协会/国际咨询协会颁发的CMC国际注册管理师、CMC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资格,CMC证书在全球成员中互认通用,被誉为经管类工商管理国际公认的十大含金量证书。是指达到CMC-4E2C国际标准,即高等教育(Education)、经验案例(Experience)、专业考试(Examination)、职业道德(Ethics)和双重能力(management Competency + consultant Competency),并获得资格认证的管理精英。目前全球专业管理师和咨询师超过10万+


CMC ® 是CMC协会/国际咨询协会的注册字母商标,图形商标和会员徽章


声明:本文为作者或机构在CMC网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CMC网站的观点或立场,CMC网站仅提供信息上传平台和信息存储网盘服务;未经允许不得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区群导航:
中国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广东  广西  福建  海南  河南  河北  山东  山西  浙江  安徽  江苏  江西  湖北  湖南  云南  贵州  四川  甘肃  陕西  宁夏  吉林  黑龙江  辽宁  内蒙  新疆  青海  西藏  香港